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登雨花台

魏禧 魏禧〔明代〕

生平四十老柴荆,此日麻鞋拜故京。
谁使山河全破碎?可堪翦伐到园陵!
牛羊践履多新草,冠盖雍容半旧卿。
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风日夜起江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四十年来,甘守贫困度残生,脚穿麻鞋,此日登台望旧京。
满目破碎,大好河山谁摧毁?一腔悲愤,园陵松柏竟凋零!
牛羊践踏,大片春草变狼籍,车马驰骋,半是旧官显骄横。
暮色苍茫,欲哭无泪残阳斜,悲风猎猎,吹起大江呜咽声。

注释
老柴荆:老于茅屋,表示甘守贫贱。
园陵:指南京钟山的明太祖朱元璋墓。
冠盖:官僚们的官服车盖。雍容:华贵的样子。

鉴赏

  雨花台是坐落在南京城南的一处名胜,登高远眺,诸景诸色,尽收眼底。南京曾是明代建国之初的都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墓就在南京钟山之上;南明福王朝廷也曾建都于此。诗人登上雨花台,举目四望,不禁感叹万分。开头两句不禁点名了诗人的布衣身份,而且还隐含着一股豪气。魏禧在明亡之后,绝意仕进。清统治者为笼络文士,曾诏举博学鸿词,他拒绝应试,因此年至四十,仍甘心老于茅屋。“麻鞋”乃乡间野老所穿,杜甫曾以“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写抵凤翔见唐肃宗得授拾遗的情景。在山河破碎、江山易主的时刻,魏禧以“此日麻鞋拜故京”表达了更为深沉浓重的情感。

  三、四两句诗人心头的怒火陡然升起,诗人发出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1663年(康熙二年),据明亡已二十年。作为长期隐居故乡的遗民诗人,魏禧四十岁时来到旧京南京,登上今中华门外的雨花台,仍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王平·元明清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
2、 王英志编著·新编清诗三百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

简析

  《登雨花台》是一首七言律诗。该诗以情感的起伏变化为线索,题为“登雨花台”,笔墨却并没有以景物为主,而是倾尽全力喷涌出深沉浓烈的愤激哀怨之情。这些情感又集中于明代开国皇帝的陵墓被践踏翦伐这一具体事物的景象之上,使情感具有坚实的基础,更能引发人们的共鸣,使人们的心灵受到无法抑制的颤动,从而增强了诗的力度。

魏禧

魏禧

魏禧(1624年3月2日~1680年11月17日)明末清初散文家,与汪琬、侯方域并称清初散文三大家,与兄际瑞、弟礼合称宁都三魏,三魏兄弟与彭士望、林时益、李腾蛟、岳维屏、彭任等合称易堂九子。字冰叔,一字叔子,号裕斋。江西宁都人,明末诸生,明亡隐居翠微峰勺庭,人称勺庭先生。后出游江南,以文会友,传播其明道理、识时务、重廉耻、畏名义的学说,结纳贤豪,以图恢复。他的文章多颂扬民族气节人事,表现出浓烈的民族意识。还善于评论古人的业迹,对古人的是非曲直、成败得失都有一定的见解,著有《魏叔子文集》。 18篇诗文  110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奇零草序

张煌言 张煌言〔明代〕

  余自舞象,辄好为诗歌。先大夫虑废经史,屡以为戒,遂辍笔不谈,然犹时时窃为之。及登第后,与四方贤豪交益广,往来赠答,岁久盈箧。会国难频仍,余倡大义于江东,敹甲敽干,凡从前雕虫之技,散亡几尽矣。于是出筹军旅,入典制诰,尚得于余闲吟咏性情。及胡马渡江,而长篇短什,与疏草代言,一切皆付之兵燹中,是诚笔墨之不幸也。

  余于丙戌始浮海,经今十有七年矣。其间忧国思家,悲穷悯乱,无时无事不足以响动心脾。或提师北伐,慷慨长歌,或避虏南征,寂寥短唱。即当风雨飘摇,波涛震荡,愈能令孤臣恋主,游子怀亲,岂曰亡国之音,庶几哀世之意。

  乃丁亥春,舟覆于江,而丙戌所作亡矣。戊子秋,节移于山,而丁亥所作亡矣。庚寅夏,率旅复入于海,而戊子、己丑所作又亡矣。然残编断简,什存三四。迨辛卯昌国陷,而笥中草竟靡有孑遗。何笔墨之不幸,一至于此哉!

  嗣是缀辑新旧篇章,稍稍成帙。丙申,昌国再陷,而亡什之三。戊戌,覆舟于羊山,而亡什之七。己亥,长江之役,同仇兵熸,予以间行得归,凡留供覆瓿者,尽同石头书邮,始知文字亦有阳九之厄也。

  年来叹天步之未夷,虑河清之难俟,思借声诗以代年谱。遂索友朋所录,宾从所抄,次第之。而余性颇强记,又忆其可忆者,载诸楮端,共得若干首。不过如全鼎一脔耳。独从前乐府歌行,不可复考,故所订几若广陵散。

  嗟乎!国破家亡,余谬膺节钺,既不能讨贼复仇,岂欲以有韵之词,求知于后世哉!但少陵当天宝之乱,流离蜀道,不废风骚,后世至今,名为诗史。陶靖节躬丁晋乱,解组归来,著书必题义煕。宋室既亡,郑所南尚以铁匣投史眢井,至三百年而后出。夫亦其志可哀,其情诚可念也已。然则何以名《奇零草》?是帙零落凋亡,已非全豹,譬犹兵家握奇之余,亦云余行间之作也。时在永历十六年,岁在壬寅端阳后五日,张煌言自识。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太傅瞿公式耜

王夫之 王夫之〔明代〕

公死天下知,不借青史字。
携手江陵公,同归钟山侍。
从来乱贼臣,未必安篡弑。
迟回须臾间,俄顷千尺坠。
追惟别公时,砌草承履綦。
白镝已飞攒,辕门犹鼓吹。
不复问苍天,微闻责偾师。
冬雷层云裂,丹血飞霰沥。
天恕自愤盈,公心如游戏。
玉镜映练江,东皋荇藻地。
清欢卜良夜,寸心托玄寄。
后死非鄙心,全归夫何惴。
孰知西台客,半响犬豕媚。
道广固不谋,任物自醒醉。
俯念奔行阙,孤洒忧天泪。
声影不相即,荐剡已先至。
遽上拂衣章,非敢为嫌避。
去就容孤欹,欢好益曲遂。
脉脉有幽期,清苦函莲薏。
矢之以盖棺,犹恐深怍愧。
白日虞山心,悬光照薜荔。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宋濂〔明代〕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