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毛泽东〔近现代〕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孩儿立下志向走出家乡,学习不取得成就绝不回来。
死后何必将尸骨埋葬在故乡的土地,祖国到处都是秀丽的山河,可以作为安息的地方。
注释
乡关:家乡,故乡
桑梓:家乡,故乡。古代,人们喜欢在住宅周围栽种桑树和梓树,后来人们就用物代处所,用“桑梓”代称家乡。赞扬某人为家乡造福,往往用“功在桑梓”。
青山:象征祖国的山河秀丽。
参考资料:完善
1、
刘科生主编.经典知识宝典 毛泽东诗词鉴赏: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2
2、
良石.《毛泽东诗词赏析 最新修订版》:延边大学出版社 ,2007.3
赏析
这是一首典型的言志诗。
起首两句所表述的诗意,思想鲜明、气势雄伟、铿锵有力。“立志出乡关'’的毛泽东,用“学不成名誓不还”的绝唱,表明了他求学的坚决、志向的高远。
后两句将上述诗意向更深的意境进行挖掘,动用先否定、后肯定的手法,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死后尸骨何必非要归故里,人生行至何地自有青山随的诗意。从诗句中,自然而然地发出寓意深远的感叹,从而受到启迪。
全诗通俗易懂,平仄押韵流畅,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巧借古今中外经典词句,变为自己明志之诗句,简洁而不简单,通俗不失大雅,是毛泽东心态、 志向的真实流露。一个胸怀不凡志向,聪慧、 倔强、 有着
创作背景
1910年秋天,毛泽东离开家乡韶山,走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这是他人生历程中的第一个转折。怀着激动心情,临行前他写下这首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帐簿里,以作告别。
参考资料:完善
1、
毛泽东? 西乡隆盛? 月性和尚?——“孩儿立志出乡关”一诗作者考[J]. 金文明. 咬文嚼字. 2009(01)
简析
此诗起首两句直抒胸臆,诗人坦言心中的壮志豪情,他立志要走出家乡,开创一番事业,若不成功便不还乡;后两句则引经据典,将前句所述诗意向更深的意境挖掘,在改用日本诗人词句的同时,引用中国经书上的经典词句,传达了大丈夫志在四方、好男儿四海为家之意。整首诗语言通俗易懂,主题鲜明,既展现了诗人的抱负与志向,也体现出他的文学造诣。
钱货入瓶
《文言文启蒙读本》〔近现代〕
唐扬州有丐者,曰胡媚儿。其有一瓶,与人言:“若钱施满此瓶,则永世福矣!”观者见瓶但容半升,故有施十钱、百钱者,然瓶未见满,人怪之。一富人过,施千钱,仍未见满。有好事者牵一驴,曰:“施驴。”丐者颔之,驴随变之类细绳而入瓶,一市人皆惊。其时有货车过,货主闻之戏言:“能令诸货车入瓶否?”曰:“可。”丐微侧瓶口,货车一一入瓶。货主大骇,欲捽丐,而丐已潜入瓶。货主击碎其瓶,一无所有。